11月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被许多媒体认为是一次气候资金大会,将对全球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作出相应的安排。如何解决气候危机资金缺口的问题?如何动员发达国家拨款协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围绕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气候资金作为气候国际进程中的焦点、热点与难点,关乎南北国家互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任,是多边进程取得进展的关键。“在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出资是必答题,其他国家自愿出资是选答题,私营部门融资是课外题。”
发达国家应履行出资义务并继续带头调动资金
夏应显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气候资金作为气候国际进程中的焦点、热点与难点,关乎南北国家互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任,是多边进程取得进展的关键。各方将于本次大会上完成制定全球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我们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资金目标涉及的出资方、资金来源、资金规模等问题上有不同看法。”
中方主张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巴黎协定的原则、规定和授权,确保不重新谈判或改写《巴黎协定》相关规定。发达国家应履行出资义务并继续带头调动资金,鼓励其他国家自愿参与。
二是发达国家2025年以前要切实兑现已经承诺的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捐资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目标,实现适应资金支持翻倍,2025年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金规模。
此外,资金来源明确必须以发达国家公共资金为主,通过公共资金向国际社会传递积极稳定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撬动和扩大多边开发银行融资和私营部门的投资。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出资是必答题,其他国家自愿出资是选答题,私营部门融资是课外题。”夏应显说,首先要把必答题答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边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私营部门把资金蛋糕做大。全球南方可以进一步促进南南合作、互助自强,作为资金目标之外的“锦上添花”。
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强制碳市场启动以来有哪些进展和成效,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对于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哪些计划与工作重点?
夏应显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强制碳市场,是我们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的一个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
强制碳市场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接近5亿吨,成交额297亿元,交易价格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每吨100元价位上下波动,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今年以来,市场建设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和成效。
首先,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今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门法规,为碳市场建设提供了上位法依据。《条例》与碳排放核算核查、配额分配、注册登记、交易结算等加起来总共30多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共同形成了我国碳市场多层级、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其次,持续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坚持将数据质量作为碳市场建设的“生命线”,不断优化碳排放核算核查方法,实施关键参数的月度存证制度,开展“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及早消灭数据质量隐患。目前,市场碳排放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都得到大幅优化,满足了市场平稳运行需要,也为碳足迹管理等其他相关政策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三是有序开展了发电行业2023和2024年度配额发放与清缴。组织制定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印发关于做好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各省市开展了2200多家发电企业的配额分配和清缴工作,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四是做好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的基础准备工作。为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关于全国碳市场扩围的任务要求,组织编制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并征求了各方意见,印发实施水泥、铝冶炼行业等核算核查指南等4项技术规范,同时也正在推进抓紧编制钢铁行业的核算核查指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修订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持续夯实数据质量,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积极推动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夏应显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